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

遷廠,356


文/ 黃佳平 高雄後勁中油遷廠促進會執行長



我是一個出生在半屏山下的左營人 ,小時住在半屏山西南側的眷村裡。從小,聽著仙人從半屏山上挖土做湯圓的故事長大,幻想著我們的村子是否也曾有仙人在此賣過湯圓?湯圓沒有,但每天不定時傳來水泥廠炸山的聲響與震動,以及山頭另一邊,不時燒得通紅的天空卻紮實地陪伴了我們的童年。

每當山頭上又是一片通紅時,大人們總會說:那是煉油廠失火了。

如同許多台灣人般,我們對於自己成長的故鄉往往不會特別關心。也或許是年紀小,大人並不太特別提起這些事情。

所以,我不知道自己六七歲時,我們隔壁的後勁,爆發了「後勁反五輕運動」。甚至在自己大學時代開始在台北參與各種社會運動後,依然對於高雄的環境運動幾乎完全陌生。也一直到了快三十歲,來到後勁社區後,才想起幼年時曾經在後勁聞到一股臭味,便難過得氣喘發作。而那股臭味,對於後勁人而言是多少年來日夜籠罩的惡夢。

今天遷廠倒數的數字終於來到365。隨著年初時五輕廠的歲修停機,以及高煉廠中許多工場的關閉,現在的後勁不再飄盪著硫化物的臭味。九月底,反五輕紀念晚會上陳菊市長也說,高雄已經為了經濟發展付出重大代價,未來唯有安全才有發展[1]。市府也將透過都市計畫變更,要讓這塊污染場址,未來成為能讓市民休閒遊憩的公園。

在方向上,未來高煉廠停工後,還必須先進行整個場址的污染調查。調查完成後,還要進行不知多久的污染整治。因此,場址的開放與使用變更,不會是一蹴即成。

25年前,後勁人的血汗幫我們扭轉了石化發展的神話。但城市的生命會繼續延續下去,未來這塊土地該如何規劃,是高雄人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。

2015,不僅是後勁的新生,也是高雄的蛻變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